當現代生活節奏與傳統養生智慧碰撞,《人體循環與健康》以 “天人合一” 為核心,為當代人揭開中醫循環養生的底層邏輯。這部由五代中醫傳人張權(御元)所著的著作,將《黃帝內經》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成為解讀人體健康的 “循環使用手冊”。
一、人體是自然的微縮鏡像
書中揭示,人體循環與自然節律深度同頻:子時(23:00-1:00)膽經陽氣初生需安睡養元,寅時(3:00-5:00)肺經主導氣血布散。這種 “人體小宇宙” 理論顛覆了現代醫學的孤立器官觀 —— 熬夜傷肝、久坐傷脾的本質,是打破了 “陽極陰生” 的自然循環法則。四季養生亦如此: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順時調養才能讓氣血運行如常。
二、經絡氣循的具象化解析
作者以 “氣為血帥” 為綱,將抽象的經絡循環具象為可感知的能量流:胃經氣不足會胃脹乏力,腎經瘀堵則腰膝怕冷。書中獨創 “經絡疏通三步法”:按揉足三里補中氣、拍打膽經促代謝、艾灸關元溫元氣,讓 “通則不痛” 的中醫理念轉化為可操作的養生方案。奇經八脈與六經的復合循環體系,更揭示了人體如精密儀器般的能量運轉邏輯。
三、現代人的循環修復方案
針對當代人的 “循環異常”,書中斷定兩大主因:熬夜損耗元氣與空調寒濕入侵。解決方案兼具傳統智慧與現代適配性:
? 時序養生:依子午流注規律,7-9時胃經旺時吃早餐,23 時前入睡涵養陽氣;
? 中氣養護:以 “黃芽湯”(人參、茯苓、干姜)培土固本,搭配五谷雜糧充養后天;
? 經絡激活:通過拍打肘膝等 “手足二元循環” 關鍵點,快速疏通氣血瘀滯。
四、五代醫家的臨床驗證
作為 “恒道派” 傳人,張權將家族行醫經驗與醫學專業背景融合,書中案例均來自珠海衛生系統實踐:調節三焦經改善更年期潮熱、疏通膀胱經緩解腰椎不適等。這種 “古方新用” 的實證精神,讓中醫循環理論不再停留在抽象概念,而成為可驗證的健康指南。
在亞健康普遍化的今天,這本書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從 “被動治病” 到 “主動養循環” 的健康新維度。無論你是久坐族、養生愛好者,都能從中找到順應自然節律的身體對話方式,在循環暢通中重獲生命活力。
作者簡介
張權,別號張虔,字御元,中華智慧保健平臺創始人,國家團體健康標準起草參與者,生于廣東茂名一個中醫世家(自高祖起至今均在行醫,已歷時五代)。畢業于廣東醫藥學院(廣東藥科大學前身)衛生系,取得醫學學士學位,分配回茂名市衛生系統工作,先后擔任衛生醫師、衛生主管醫師、防保科長等工作,后被珠海市委組織部作為特種人才招 聘,調到珠海衛生系統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