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癌癥學會官方期刊發表的《年度世界癌癥統計數據》報告,1800萬新發癌癥病例和960萬例癌癥死亡病例中,我國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死亡病例數229.6萬例。 世界上每新增100名癌癥患者,中國人就占21人。 我國每天有1萬多人被診斷為癌癥,平均每分鐘有7人罹患癌癥; 世界上每100名癌癥患者死亡,中國人就占近24人。 每天平均有6000多人死于癌癥,每分鐘約有5人死于癌癥。 中國的癌癥發病率、死亡率數字令人瞠目。
癌癥防治將成為兩會的熱點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癌癥防治相關話題成為熱點,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據全國政協委員秦海濤介紹,根據國家癌癥中心2009年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全國惡性腫瘤新發病例約380萬人,發病率約278/10萬人。 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約230萬人,死亡率為168/10萬人。 惡性腫瘤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中國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病。
3月5日提交的13屆全國人大第2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實務報告顯示,將大力實施防癌措施,推進預防篩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和科研攻關,緩解民生痛點。 如何提高基層腫瘤診療技術水平,規范腫瘤診療技術的應用,不讓患者在大醫院亂跑,才能得到在家門口規范化、比較有效的治療,成為改革者面前的主要問題。
/ S2/]高科技癌癥診療領域的變革
我國目前的癌癥威脅不容忽視,診療水平仍與發達國家有差距。 在巨大市場訴求和社會醫療政策的支持下,一點點的社會資本不斷著力于腫瘤治療行業,建立腫瘤專科醫院,提供先進的腫瘤診療技術。 但是,在癌癥治療這一疑難病癥方面,國外有更豐富的藥物選擇和治療技術,可以獲得更好的醫療條件。 根據美國發表的年度癌癥報告書,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有下降的趨勢。 原因除了美國的癌癥早期篩查工作外,癌癥治療行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技術也成為癌癥死亡率降低的重要因素。
美國等國以手術、放療、化療三大腫瘤治療手段為基礎,不斷研究和臨床應用生物治療、細胞治療、免疫治療、質子重離子放療等治療新技術。 此外,將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應用于癌癥的診斷和治療,高新技術將不斷引起癌癥診療領域的變革。
麻省理工學院在腫瘤防治行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麻省理工學院國際擁有全美最深層次的合作醫院互聯網,與美國丹納法伯癌癥中心、安德森癌癥中心、斯隆癌癥紀念中心等頂級癌癥腫瘤專科醫院有著緊密的合作關系。 協助國內有需要的癌癥患者迅速預約海外高質量醫院的專家,盡早接受海外先進高質量的治療。
在國內與近500家三甲醫院的合作中,經過多年的海外醫療服務經驗和資源,麻省理工國際將海外先進的醫療技術理念引入國內,通過互聯網技術的遠程醫療,實現了國內患者不出國就能得到國際化多學科醫療隊伍的精準診斷和治療。 目前已成功舉辦了近10000例遠程會議,支持許多癌癥患者的診治。
另外,麻省理工學院依托豐富的醫療資源和特點,在與國外國內醫院合作的過程中,搭建了世界醫療合作快速發展的學術交流平臺,通過研討會、技術交流等方式與國內醫護人員共享世界最新的癌癥診療研究成果。 并為國內醫療培訓、醫院特色學科建設等做出了巨大貢獻。
麻省理工學院國際山西腫瘤診療中心開業國內癌癥診療新模式[/s2/]
3月31日,由麻省理工學院國際集團和山西省人民醫院主辦的“2019中美共建合作快速發展峰會”在山西省人民醫院召開,大會為省內外學者和專家搭建了全球醫療合作快速發展的學術交流平臺,進一步推動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全面快速發展。 然后,在線國際腫瘤診所——麻省理工國際第一家山西診療中心在太原落戶。 麻省理工學院的吳功雄博士、北大醫療康復醫院院長張慶民教授、布雷根和婦女醫院神經內科專家milena教授、梅奧診所神經科專家longjun wu教授、北京安貞醫院神經內科范承哲教授等指導和嘉賓來到麻省理工大學國際山西診療中心。
山西腫瘤診療中心是麻省理工學院國際上第一家離線診所,建立這家跨境醫療腫瘤診所是互聯網醫療大環境下國內癌癥診療的新模式,是癌癥診療領域的里程碑。 在未來的快速發展中,麻省理工學院國際越來越多的國內醫院合作,麻省理工學院國際提供世界高質量的醫療資源,促進高質量的醫療資源下沉,讓癌癥患者可以輕松享受在家門前世界上最好的醫療資源,提高生存率和生命質量。
相關查詢
溫馨提示:尊敬的[]站點管理員,將本頁鏈接加入您的網站友情鏈接,下次可以快速來到這里更新您的站點信息哦!每天更新您的[“癌癥防治成兩會熱點 麻省醫療國際開啟國內癌癥診療新模式”]站點信息,可以排到首頁最前端的位置,讓更多人看到您站點的信息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