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表面多孔中空聚乳酸(SPH-PLA)和表面多孔蓮藕狀PLA (SPL-PLA)納米纖維的制備、定量分析和建模
本文介紹了2020年PLA靜電紡相關學術論文。這些論文表明了聚乳酸(PLA)是一種細胞相容的、可生物降解的生物聚合物,且PLA靜電紡技術簡單,在生物醫藥、醫學等領域逐漸有所應用。
圖1 SPH-PLA (a) 和SPL-PLA (b) 納米纖維的三維模型
論文鏈接:https://sci-hub.st/10.1007/s11051-020-04965-w
2. 靜電紡PLA和PLA/PVA/SA纖維膜創面愈合的體內外比較研究
本研究通過靜電紡絲法制備了PLA和PLA/PVA/SA納米纖維膜,制備了高多孔、大比表面積、促進傷口愈合的納米纖維膜。體外實驗表明,PLA和PLA/PVA/SA納米纖維膜均可為大鼠成纖維細胞的生長提供良好的支持(L929)。此外,大鼠成纖維細胞在PLA/PVA/SA上的粘附和增殖略好于PLA纖維膜。在大鼠皮膚缺損模型中評估了PLA和PLA/PVA/SA纖維膜的體內潛能,其中PLA和PLA/PVA/SA纖維膜比商用紗布顯著改善了傷口愈合。在本研究中,PLA和PLA/PVA/SA纖維膜的創面愈合沒有顯著差異。
圖2 聚乳酸敷料對創面膠原沉積的影響。(A)第16天Masson染色。(B) I型膠原免疫組化分析(第3天)(a)對照;(b)PLA組;(c)PLA/ PVA / SA組。(C) I型膠原Western blot。 (D) I型膠原沉積定量分析
論文鏈接: https://sci-hub.st/10.1007/s11051-020-04965-w
3. 以生物基染料為導電添加劑,減小聚乳酸纖維熔體靜電紡絲直徑的研究
介紹了溶液靜電紡絲和熔體靜電紡絲的區別。前者生產較薄的纖維,但需要危險的溶劑;而后者更環保,因為不需要溶劑。然而,粘性熔體要求較高的工藝溫度,其低導電性導致較厚的纖維。
圖3 纖維直徑與熔體電阻和粘度的關系的表面圖。(a)PLA/茜素化合物。(b)PLA/蘇木精化合物。(c)PLA/槲皮素化合物
本文介紹了茜素類生物染料的首次應用;以蘇木素和槲皮素為導電添加劑,減小熔體靜電紡絲法制備的聚乳酸纖維的直徑與生物基增塑劑結合,以降低熔體粘度。所有聚乳酸化合物均形成泰勒錐,并伴有連續纖維沉積;與純聚乳酸相比,可減少高達77%的纖維直徑。添加2%蘇木精時,纖維平均直徑最小,為16.04 mu m。對比分析表明,熔體靜電紡絲的結晶度較低,類似于部分定向絲。該結果形成了一個經濟和環境友好的過程的基礎,最終可能提供一個替代工業靜電紡絲解決方案。
論文鏈接: https://sci-hub.st/10.3390/ma13051055
4. 氯仿/甲酸和氯仿/乙酸混合物中聚乳酸溶液的電紡絲-電噴涂研究
聚乳酸(PLA)是一種合成的、細胞相容的、可生物降解的生物聚合物。它為藥物輸送、食品包裝和組織工程應用提供材料。在此,作者提供了在二元氯仿/甲酸混合物中靜電紡絲PLA (Mw = 26000 Da)溶液(20-35% wt/vol)。甲酸含量在20和40 vol%之間支持平滑PLA纖維(平均尺寸在231和637 nm之間)。
圖4 所示。通過電噴涂和掃描電鏡觀察了聚乳酸材料的形貌10 (P10), 15 (P15), 20 (P20), 25 (P25), 30 (P30) Chl溶液的靜電紡絲,35% wt/vol (P35)。
PLA溶液(10-25% wt/vol)的氯仿電噴涂產生光滑的微粒(平均粒徑在1.0 - 11.4μm之間)。二氯仿/乙酸混合物中乙酸含量高于10 vol%會防止微粒的形成。分別對聚合物溶液和二元溶劑混合物進行了粘度和電導率測試。通過調節聚合物濃度和溶劑體系來控制過程,實現靜電紡絲或靜電噴涂。掃描電子顯微鏡和紅外光譜對聚乳酸材料進行了表征。本研究報告了支持微尺度和納米尺度PLA材料的可行方法。
論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67732220341726
5. 基于層次結構PLA/PVDF靜電紡納米纖維膜透明檢測的快速可視化酒精試紙的研究
近年來,由于大量的酒后駕駛交通事故,酒精測試裝置的設計受到了研究者的關注。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靜電紡絲方法來制備分層結構PLA/PVDF納米纖維膜,以實現對酒精的增強透明響應。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復合膜是聚偏氟乙烯微球或納米纖維與溶解的聚偏氟乙烯納米纖維同步結合的產物。
圖5 (a)復合膜的數碼照片。(b, c)經酒精處理的膜的紫外-可見光譜。(d, e) PLA/10%PVDF膜的紫外-可見光譜。(f)PLA/10%PVDF復合膜的光學透過率(550 nm)。
由于該復合膜具有醇的潤濕性、層次結構、較小的折射率(RI)差異以及超薄的納米纖維,使其表現出優越的透明度,達到90%以上。因此,本研究為制備納米纖維膜提供了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并在酒精檢測方面有潛在的應用前景。
論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452213920302448
6.梯度可降解多層結構神經導管的靜電紡絲法制備
聚合物神經引導導管具有均勻的管狀結構,在神經組織工程中廣泛應用。然而,NGCs的大規模坍塌極大地阻礙了它們的進一步應用。為此,設計并利用靜電紡絲技術制備了具有多層結構的梯度可降解神經導管(GD-NGC)。GD-NGC由五層不同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的聚乳酸-羥基乙酸(PLGA)層組成。
圖6 GD-NGCs的體外降解。(a) GD-NGCs降解過程中降解介質的失重(%)。(b)GD-NGCs降解過程中降解介質的pH變化。4周(c1-c3)、8周(d1-d3)、12周(e1-e3) GD-NGCs的形態變化。所有的實驗都做了三遍。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D)表示。
與普通的NGC相比,新型GD-NGC的降解程度適中,且從內層逐步向外層降解,在孔隙率、吸水能力、力學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與普通NGC相當或更好。總之,GD-NGC在神經組織工程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論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67577X20309435
7. 聚磷酸銨和丙烯酸對NaCl處理的聚乳酸靜電紡絲超細纖維氈的影響
聚乳酸(PLA)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之一。采用靜電紡絲法制備聚乳酸纖維氈,并加入NaCl使纖維直徑變細。該纖維氈的導熱系數低于聚乳酸塊,但拉伸強度和熱穩定性較差。通過添加聚磷酸銨(APP)和丙烯酸(AA)來改善其力學性能和熱性能;使用AA可以更好地將APP與聚合物基體結合。APP/AA混合PLA纖維氈整體性能提高;加入這些材料后,導熱系數約為35 mW/mK,略低于之前的導熱系數,拉伸應力提高了約2倍。
圖7 纖維墊的TGA結果與各TGA圖的斜率:A、純凈的PLA/PLA + NaCl;B PLA + NaCl+APP;C、PLA + NaCl+AA;D, PLA + NaCl+AA+APP。AA,丙烯酸;APP,多磷酸銨;PLA,聚乳酸;TGA,熱重分析
熱重分析結果表明,隨著樣品殘渣質量百分比的增加,熱穩定性增強。
論文鏈接: https://sci-hub.st/10.1002/pen.25483
8. 生物降解核鞘納米纖維三維結構的乳液靜電紡絲法制備,及其在藥物緩釋的應用
以茶堿水溶液為水相,聚乳酸水溶液為有機相,通過靜電紡絲法制備油包水前驅體乳狀液,建立了可降解核鞘納米纖維三維層次緩釋體系。掃描電鏡圖像顯示,纖維相互交叉和重疊,形成三維網絡狀結構。透射電鏡表明,該藥物很好地融入了聚乳酸納米纖維中,形成了核鞘結構,代表了一個水庫式的輸送系統。通過紅外光譜(FTIR)、x射線衍射(XRD)、熱重分析(TGA)和差示掃描量熱(DSC)對纖維支架進行了表征,證明茶堿成功地以非晶態形式加載到纖維中。藥物釋放分為三個順序階段,釋放速率依次下降。釋放速率的變化與藥物擴散和聚合物降解有關。
圖8 復合物釋放藥物的可能機制
在接近30天的時候,藥物仍然持續釋放。這是通過逐漸膨脹和降解PLA來實現的。成功制備的三維核鞘納米纖維可將水溶性藥物摻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中,有效保護藥物活性,抑制藥物突然釋放并實現緩釋。
論文鏈接: https://sci-hub.st/10.1007/s10853-020-05205-1
相關查詢
溫馨提示:尊敬的[]站點管理員,將本頁鏈接加入您的網站友情鏈接,下次可以快速來到這里更新您的站點信息哦!每天更新您的[2020年靜電紡PLA(聚乳酸)重要學術成果集錦]站點信息,可以排到首頁最前端的位置,讓更多人看到您站點的信息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