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長時間收益高,為何還有人買債券?”
損失反感
據估計,行為金融學中最有名的研究之一是損失厭惡。
簡單來說,比起獲得,我更討厭失去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
這是人的本性,即使是孩子也有這種損失厭惡感。 例如“不聽話不讓玩玩具”的效果比“聽話讓玩玩具”好一點。
當然,無論是得到還是損失,相對來說。 我們需要參照點。
很多時候,我們評價自己是得到了還是損失了,都來自參照點。
例如在投資股票基金時,很多投資者本身就獲得了很好的收益率。 根據理性人的假設,所有賺錢的投資者都應該感到幸福,因為錢多了。
但實際上,許多投資者是不合理的。 他一發現和其他基金相比,其他基金超過了自己投資的基金,他就會不舒服。
這也是基于參照點的損失反感。
長時間持續的高收益
損失厭惡會無形中影響我們的投資行為。
其中一個有名的研究是,為什么股票資產的長期收益會變高?
如果研究過去100年歷史上美股的走勢,我們會發現美股的長期收益高于債券。
即使在國內,a系長時期股票基金十幾年的平均年收益率也為14%,債券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約為6%。 我最少也需要學習能買幾股股票的基礎知識。
很明顯,股票基金的長期收益更高。
這個結論很難得到。
但是換個角度想想,既然這么多人都知道股票的長期收益很高,為什么股票的長期收益會很高呢為什么大家都要去買債券呢?
如果知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賺錢的生意,很多人就會蜂擁而至做這筆生意。
那樣的話,會失去這筆生意的利益。 這筆生意的超額利潤不會持續很久吧。
股票的長期收益比債券高很多,為什么很多人買債券?
這些人都不應該去買股票,最終股票的收益會和債券一樣嗎?
不,因為人有失去反感的傾向。 最終很少有人接受對股票資產的直接投資。
看不到
股市波動很大,無論在哪個時間段買入,都有可能在短期內看到自己的損失。
長時間投資可以賺錢,但是看到損失時,損失的反感傾向會讓他們難以多次投資。
最后,能夠接收股票資產的人非常少。 全員投資股票,股票的超額收益不會消失。
所以一百多年來,股票對債券的超額收益“層出不窮”,其實背后的部分原因是,存在人的損失厭惡的傾向,保護了股票的長期超額收益。
但是因為有失去反感的傾向,所以只有少數人能夠克服損失反感的傾向,自己投資股票資產。
這也得出了對大眾來說,持有股票資產的最佳方法是通過養老金、養老金、公司養老金等計劃間接投資。
很多美國上班族都簽訂了養老金投資計劃,不知道自己投資的是美股指數基金。
等到幾十年后退休的時候再去領取。 這么長的投資時間,最后基本上都是盈利的。
如果這些人知道自己買的基金每天漲價的話,受厭惡損失的影響,最后多次下來的人應該很少吧。
以前也有朋友問最后指數基金是否普及,所有人是否投資指數基金,其實不是。 只有少數人能接受對股票資產變動和由此帶來的損失的反感。
改善方法1 :很少查看賬戶
我們了解了損失厭惡這種傾向后,實際上可以人為改善。 有兩個改善的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改變我們注意的頻率。 這個螺絲以前也有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這個。 “經常看到賬戶這個壞習性,必須改掉。”
a股市場每天都在持續上漲。 a股統計在過去的10年間,總共有2432個交易日。 其中,1138個交易日下跌,1294個交易日上漲。
換句話說,反正去看股市,就會有
有47%的概率出現下跌;有53%的概率出現上升。
但是,人們對損失的反感,與得到的喜悅和心情不同。
所以,越頻繁地查看賬戶損益,實際上就越容易讓投資者感到痛苦。
把注意賬戶的時間從一天提高到幾個月提高到一年,心情會變好。
免責聲明:5A新聞網是一個免費的人工編輯綜合性目錄引擎,免費展示包含您網站SEO信息的網站名片。本篇文章是在網絡上轉載的,本站不為其真實性負責,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非商業用途,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1@163.com,本站將予以刪除。
心靈雞湯:
